因“智”而动 乘“数”而上 数字化赋能推动水钢转型发展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4-11-15 16:37:40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在首钢“三创”交流会上,集团党委作出了“以数智技术应用赋能技术创新,巩固和提升比较竞争优势”的安排,这是以改革利器深入推进“一引领两融合”,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为水钢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深入贯彻落实集团“数字化转型”要求,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做到因“智”而动,乘“数”而上,着力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持续深化数智技术应用,推动水钢数字化转型发展行稳致远。
紧跟步伐 定位转型发展“路线图”
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为进一步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与根本要求,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水钢围绕深入贯彻落实集团“三创”交流会精神,聚焦国家和首钢集团有关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科技创新理论等内容,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引领广大干部深刻认识作为传统钢铁企业的水钢,既要弘扬优秀的“三线精神”,又要树立创新思“变”的思想,充分结合国家、行业发展形势和政策机遇,找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不断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进水钢与国家、省市、首钢集团实现协同发展。
目前正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阶段,水钢将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大势,紧跟数字化经济发展步伐,坚持以智能化为引领,以数字化为驱动,结合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首钢2024—2026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把数字化发展作为“重点工程”纳入“十五五”规划,从战略、组织和技术等多个维度,全面复盘、总结、思考,系统谋划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攻关、能耗管控等路线图,科学布局水钢未来发展规划,借助数字化转型“利器”把水钢打造成西南地区最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深耕细作 构建智慧建设“项目库”
近年来,在首钢集团大力支持下,水钢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深耕信息化管理,各项基础建设项目不断落地并投入使用。聚焦智能制造,生产制造管理系统从计划下发、原料入厂、生产组织到产品出库计量、出厂质检形成全过程动态管控。聚焦平台购销,采购管理系统在首钢股份公司信息化系统架构下,与欧冶电商平台、首钢竞拍平台、首钢电子采购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
聚焦精益管理,设备、能源、物流等管理系统从区域管控转向远程集控,“新型预配料电子秤技术”“pdx数字式汽车衡远程集中实时监控系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水钢通过不断强化生产网、业务网和视频融合监控的统一运行和安全集中管控,实现了与首钢集团13个集中管控系统的贯通与融合应用,数智工厂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在此基础上,水钢仍需积极适应钢铁企业数字化推进智能生产、智慧运营的要求,坚持以“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为目标,持续在“四个极致”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好智慧建设的项目库,切实把信息化应用效能体现在财务账上。
在智能化项目升级改造层面,围绕铁前、钢后、材料加工等各工序各环节,对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升级改造,将废钢坑行车远程操控改造、机车远程操控等纳入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项目清单的少人化、智能化项目,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实施。在提升生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时,认真做好设备改造、自动化提升项目数据采集,以及与在线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完善各环节数据监测和集中管控,提升整体生产效能。
在数字化场景应用层面,从改善作业环境、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着手,充分挖掘智能化应用场景,持续实施各类管理系统深化应用与功能迭代研究建设,充分结合业务调整、产品结构升级、“五级指标体系”建设等实际,同步对生产制造管理、能源管控、数据采集等业务系统进行功能扩充和流程优化,在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为提升经营生产效率效能打开新的空间。
在信息化业务管理层面,持续抓好法务管理系统、首钢招投标平台等业务流程梳理、权限配置、操作培训,与采购业务系统实现系统集成;抓好钢坯火运、汽运外销等业务流程优化、固化及管控;抓好财务、销售、采购等系统信息化流程再造和功能优化,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采购、生产、营销等环节的互联互通及决策、执行效率,以数字管理促进生产组织模式变革。
多措并举 助推数智工厂“加速跑”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数字化转型,安全需先行。我们要把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更加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提高风险识别效率、强化风险监测预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借助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提升自主运维能力,突破信息化运维瓶颈,巩固信息化运维标准化,夯实网络安全管控措施,保障经营、生产数据安全,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针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实际,通过项目跟进培养、外部专业学习、内部培训等方式,利用高层级职务人员选聘、“首钢工匠”“水钢工匠”评聘、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等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创新工作室联盟。同时,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合作开展重大技术创新课题,充分发挥水钢专家工作站王新华、康永林、吴胜利三位专家的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储备力度,充分调动一切力量、聚集一切要素,全力推动数智工厂加速跑。
“数”字筑基,提“智”增效。在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下,水钢将抢抓机遇,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切实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深入开展“一引领两融合”的生动实践,纵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