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难而进 勇毅笃行 走好攻坚突围之路
发布时间:2024-12-23 16:33:09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4年,对钢铁企业来说是荆棘载途的一年,需求波动、成本高企给企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攻坚突围的“必答题”,通钢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以贯彻落实集团“两会”精神为抓手,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坚持以“一引领两融合”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夯实基础管理、补齐发展短板、转变工作作风,围绕保高炉顺稳高效工作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升、管理能力升级,为全力以赴走好攻坚突围之路激发动力、注入活力。
以思想统一为引领,汇聚打赢攻坚战的合力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通钢公司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宗旨不动摇,通过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以及“深化改革·突破重生”大讨论活动等,引导干部职工树立“通钢是通钢人的通钢”的意识,跳出“认知围城”,打破条件所限,转变工作作风,破除制约生存发展的壁垒,为打赢经营生产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同向而动、同频共振、同心实干,主动参与到经营生产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钢公司深入开展了“深化改革·突破重生”大讨论活动,借助大讨论活动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实践性强等优势,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特点,融入新形式、新做法和新内容,引导职工从“让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切实解决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上不适应攻坚脱困的问题,以思危思进、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赢得企业发展的时机。与此同时,“通钢人的故事”宣传活动同步跟进,实现“通钢人的故事”宣传活动与“深化改革·突破重生”大讨论活动深度结合。2024年,各单位围绕对标缩差、降本增效、转型提效、保高炉稳定运行、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融合等开展讨论。此外,通钢公司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采用“宣讲 媒体”的模式,积极拓展宣传教育渠道,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阵地,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的格局,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共识,汇聚了全力攻打目标任务的强大正能量。
以数字化转型为依托,打通效率提升的“堵点”
2024年,通钢公司结合生产实际和发展现状,按照首钢集团数字化转型要求,遵循“统一布局、统一谋划、阶段推进”思想,以小投入、有效产出、数据就源、业务驱动、流程再造为出发点,加快基础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坚定不移深化数字化赋能,积极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必答题”,全力打通效率提升的痛点和堵点。
今年8月份,经过半年的高效建设,通钢公司“炼钢数采平台项目”成功上线运行,项目涵盖了it基础平台建设、数采网络搭建、天车物流硬件施工,以及mes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天车物流跟踪系统等软件项目的开发与应用。其中,mes系统围绕“六个流程”进行了深度优化与升级,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及接口管理等关键环节均实现了界面简化与功能增强。同时,新系统的上线运行解决了旧mes系统硬件停产无法维护的隐患,优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系统效率,实现了转炉、精炼、连铸、轧机等关键工序生产状态、工艺参数及物料消耗的自动采集与汇总,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通钢公司提升基层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由规划创新部牵头推进,供应公司、通钢国贸、制造部、通自信配合,经过7个月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智能仓储系统的上线运行,共完成采购、销售、仓储、汽运招标管理四大类业务,9个功能模块的开发、调试,20张报表开发任务。该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原燃料采购货源地装车监控、运输途中监控、在途库存、合同库存、厂内库存等信息共享,可实时掌握销售货物发货、在途、到达情况,提升了服务能力,避免了串货问题发生,实现了厂内库存动态数据管理。
炼钢数采平台项目、智能仓储系统的上线运行,是通钢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一年来,通钢公司围绕高炉稳顺物资链管理、财务系统升级管理、产线数据采集管理三条主线进行数字化建设,先后推进16个项目。其中,围绕高炉稳顺物资链管理主线,将信息化工作分解为物料出入厂管理、物料检斤管理、物料质量检化验管理、厂内运输管理、料场管理等几大方面。先后分阶段建设了8套系统,包括一卡通、厂内汽运、智能仓储3个物流管理系统;数字化煤场、数字化料场2个料场管理系统;1个质量管理系统;智能喷煤、智能热风炉燃烧2个数字化模型控制应用系统。同时,通钢公司还将数字化赋能聚焦到财务系统升级上,集成与财务相关的各个业务系统,实现了12年旧系统的迭代及与集团财务管控系统的全面对接。
以产品结构调整为抓手,校准效益提升的焦点
2024年,面对钢铁市场的“大考”,通钢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聚焦经营生产难点和问题,以提高产品创效能力为目标,研产销协同发力,激发干部职工创新、创优、创业的积极性,通过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创效。
锚杆钢系列产品是通钢公司近年来主要创效产品之一,对于掌握该钢种的核心技术,将其打造成通钢卓著品牌,通钢公司制定了“锚杆钢东北区域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名”的战略。通钢公司将“创新”有效融入到锚杆钢系列产品的研发中,围绕尺寸精度这块“硬骨头”,成立了课题攻关组,钻研突破、创新求变,在三个方面打出重拳:在产品尺寸精度均匀性控制上,通过优化轧制控制方式,将以前的张力轧制优化为甩活套轧制,解决了产品头、尾未建张时,尺寸控制不稳定的问题,通过甩活套轧制,产品尺寸精度在轧制方向上均匀一致,实现了产品尺寸精度稳定的目标;在产品椭圆度控制上,结合其内圆椭圆度较大,用户加工时出现漏丝问题的实际,按来料同圆弧进行设计,优化内径导卫;在产品横肋高度控制上,缩小横肋高度控制范围,减少变形量,提升产品的延伸变形能力。目前,性能稳定可靠的矿用锚杆钢系列产品已经实现批量化直供。今年,通钢公司还结合产线特点,围绕调整产线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品种结构等多个方面,采取“计划制定 动态调整”的方式,合理安排产线生产。特别是在hp295焊瓶钢生产组织中,通钢公司从签订技术协议、商务谈判、生产事宜、产品输出到质量跟踪等方面,逐步赢得用户信任与支持,并针对用户提出的低抗拉强度、低屈强比,以及高加工塑性的个性化需求,及时与首钢技术研究院专家沟通,制定详细的生产方案。通过采用降低碳含量、提高轧制温度、轧后缓冷等措施,hp295焊瓶钢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均满足用户要求,填补了通钢焊瓶钢生产的空白,有效提升了产品创效空间。同时,围绕spa-h集装箱板用钢,成立攻关团队,深入生产现场调研。根据产品耐腐蚀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性能,制定技术规程和生产要点,并结合成分控制、设备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措施。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从全流程关键工艺控制点入手,精准控制各项参数,成功解决多项技术难题,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抗拉强度等关键指标均符合技术要求,表面质量良好,尤其是延伸率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为通钢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注入了新的动力。此外,2024年,通钢公司还在2毫米以下和13毫米以上双向极限规格板材上实现了新突破,热轧钢板q355b、q420b首次进入国家电网铁塔用钢领域。
以能源高效利用为目标,找准成本降低的“突破点”
今年以来,通钢公司聚焦能源高效利用,大胆转变思路,不断摸索能源运行新模式。紧盯能源消耗的关键点,将能源指标划分到最小单元,努力降低用电消耗,取得了较好成绩。
冶炼电耗是炼钢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降低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在电耗攻关中,虽然采取了多项措施,却不见明显起色,降低电耗成了一块“心头病”。久而久之,干部职工也出现懈怠情绪,认为“指标到顶,潜力挖尽”。今年以来,通钢公司围绕降低冶炼电耗集火出击,鼓励干部职工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敢于创新突破,合理调控成分,减少待钢时间;对出钢温度进行科学测算,用铁水的自身热量提升出钢温度,保证精炼炉快速升温要求。同时,停用大功率辅助设备,用启停自如的小功率潜水泵替代原来的大功率水泵,每天可节电9600千瓦时。此外,通过技术改造,为风机增设了自动连锁装置,实现风机与轧机启停信号的连锁控制,年可节约电费15万元。
2024年,通钢公司结合能源平衡现状,紧盯制约能源消耗和工序成本的关键点,全力优化机组运行方式。打破思维定式,细化能源管理职责任务,制定了《2024年能源成本管控方案》《2024年极致能效推进方案》,组织各工序与首钢集团各基地对标找差,实施生产系统精细管控,调度、岗位、用户三方联动、动态调整,实现能源系统化、体系化、合规化运行。目前,通钢公司共有4套制氧机组,在公司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会启动三台机组维持生产的供需平衡。今年以来,通钢公司结合生产模式改变的实际,按照主线生产需求,启动了两套2万立机组进行供给。但在这种供给方式下,氧气供应有富余,致使能源介质供应不均衡,增加了生产成本。于是,他们决定启用2万立和1万立的供给方式,但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发现仅氧气和氩气可满足生产需求,氮气存在近8000立方米/小时的缺口。通钢公司将目光聚焦到精细管控、全员降氮气消耗上,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公司管网、阀门、点位、管径等进行反复排查,共排查氮气使用点位148处,通过整改、管控、替代,8000立方米/小时的缺口缩减至4000立方米/小时。同时,对计量表缺失的点位进行统计,采取“绿色通道”方式组织购进,不断明晰界面管理,算真账、真算账,推进各事业部实现“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转变。此外,实施周期性检修与专项点检相结合的策略,以陪同点检和交叉点检为抓手,不断提升设备管理运行效能。通过设备隐患“排雷”行动,对鼓风、制氧、供电系统等开展专项检查,共发现并整改设备隐患247项,有效提升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设备故障次数和影响生产的时间显著下降,影响系统故障为零,故障率同比下降80%。
以高炉稳定顺行为根本,抓实铁前成本破冰的“关键点”
2024年,通钢公司聚焦影响铁前成本降低的核心“病灶”,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以铁为龙头的全系统生产顺稳是最大的效益”理念,每天组织召开保供会,梳理完善原燃料保供、工序互保、界面协同等工作内容,重新定位配煤结构,明确各煤种保供顺序,将自配煤和外购配合煤在不同焦炉上配合使用,全力突破瓶颈环节。同时,围绕全力以赴让高炉吃上“明白料”“放心料”,组建了原燃料监督保障组,对入炉原燃料重点跟踪,加大抽检频次,不定期外送作对比,保证所用入炉原燃料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在料场、烧结、喷煤作业区实施标准化验收,推行现场“验收卡”,切实把好原燃料“入口关”,给高炉“攻守退”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进一步抓实基础管理工作,重新理顺各项操作规程,借助“首钢一级科学家张思斌工作站”工作优势,盯住制约高炉顺稳的堵点、卡点进行攻关。以“稳定顺行、炉温合适、全风作业”为基础,在炉内操作上抓趋势、抓苗头,不失时机调整炉况,对料制进行创新优化,科学调整中心焦比例,改善煤气利用率,推动燃料比持续走低。在此基础上,紧紧抓住铁前降本的“牛鼻子”,坚持守正中求突破、创新中求降本,加强经济原料配加管理,探索经济料的配加比例,在烧结工序进行低成本配矿战略。5月份开始,通过与其他先进单位对标、与首钢技术研究院及首钢服务团交流和学习,先后对30多种进口矿进行烧结杯实验,搭建合理的配矿模型。同时,与大栗子矿业洽谈,在现场增加工序,将黑矿矿块加工成粉,在烧结配吃。6月份开始,烧结矿成本实现逐月降低目标。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11月份以来,通钢公司结合气温变化,在全力做好设备防寒保温的同时,按照“低投现、低消耗、低成本、高产出”的工作方针,围绕全员全系统保高炉顺稳这一工作主线,全力以赴做好生产演练,为2024年经营收好官、2025年生产起好步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