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队提供最优服务保障——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
发布时间:2022-06-13 09:21:30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以下简称首钢冬训中心),作为国家冰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的服务保障团队,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牢记初心使命,勇挑责任担当,全力为国家队训练提供全面、专业、细致的服务保障。4月28日,首钢冬训中心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从“台前”到“幕后”
“赢了,赢了,我的眼睛就是尺,肯定赢了……”伴随着王濛激动又俏皮的话语,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首金诞生了!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团体接力项目中以2分37秒348的成绩拿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的首金。和王濛一样激动的还有首钢冬训中心的职工们,他们和奥运健儿一样欢呼着、拥抱着,泪花忍不住在眼里闪烁……
这不仅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同样也是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走出的参赛队伍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为了这一刻,再苦再累,都值了!值了!”首钢冬训中心职工兴奋地欢呼着。
四年来,首钢冬训中心已成为冬奥健儿坚实且温馨的港湾,冬训中心的职工就像港湾的守护者。当运动员在训练馆努力拼搏、积极备赛的时候,首钢冬训中心的职工们正在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和训练需求,准备着营养、健康、可口的饭菜;而运动员在进餐的时候,首钢冬训中心的制冰师又在训练场馆紧张地修复着冰场,确保运动员能够时时在奥运标准的冰面上开展训练;当运动员结束一天的训练进入梦乡时,首钢冬训中心的防疫人员又在悄悄地消杀着训练馆的每一个角落,为健儿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如此,四年,1400多个日夜,运动健儿和首钢冬训中心职工朝夕相处,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为给运动员提供高水准的服务保障,首钢冬训中心参与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钢集团运行保障工作方案》,编制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首钢服务保障工作手册》。从实行一体化管理,全方位标准化服务保障国家队“吃住训行”,到对标先进、精准控制,确保冰场冰面达到奥运标准,为国家队训练提供最优质的训练冰面,再到分阶段制定落实疫情防控方案,严格执行封闭管理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与运动员的直接接触,确保基地驻训队伍健康安全。
首钢冬训中心始终以专业的服务、专心的精神、专致的追求,为中国冰雪健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北京冬奥会赛事期间,首钢冬训中心抽调22名骨干,专项服务国家队参赛、冬奥会办赛工作。其中有17人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义无反顾进入闭环管理,为冬奥会成功圆满举办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首钢冬训中心走出的参赛队伍在北京冬奥会上勇夺3金、1银、1铜,创造了令国人感到无上光荣的战绩,书写了中国“冰上荣耀”。由首钢冬训中心服务保障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更是见证了中国队队员谷爱凌、苏翊鸣成功摘取2枚雪上项目金牌,被网友称为中国冰雪健儿的夺金福地。
“每一次成绩突破不仅有运动员、教练员的拼搏,更有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冬奥会赛事的精彩纷呈离不开运动员的奋勇争先,也离不开幕后人员的默默奉献,你们都值得敬佩和赞美。”“首钢冬训中心优质的训练资源、可口的一日三餐、周到的服务保障,以及融洽的相处氛围,已然成为花样滑冰国家队的‘家’。”感谢信中的语句情真意切,道不尽的是运动员们在首钢冬训中心的难忘时光,说不完的是首钢冬训中心的职工们事无巨细的服务和努力。
四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冰雪健儿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更离不开像首钢冬训中心一样倾心奉献、竭诚服务的守护者们。
从“一炉火”到大工匠
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为了首都的碧水蓝天,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首钢集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在西五环外、永定河畔留下了成片的工业遗存。如果说这是“十里钢城”的谢幕,那么2015年7月,北京、张家口联合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则是北京首钢园区从“火”到“冰”华丽转身的序章。
2018年,为保障国家队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等项目的训练需求,首钢集团利用老厂区内的精煤车间,在保留厂房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修复、改造,建设成为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国家队训练馆。同时,将运煤车站改造为国际一流的冰球场馆。这四座利用工业遗存改造而成的训练馆,被首钢职工亲切地称为“四块冰”。
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队训练,首钢冬训中心伴随着“四块冰”应运而生。现有职工30人,其中大部分职工是首钢工人转型而来。从“一炉火”到“四块冰”,他们面临的不只是身份的转变,还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场跨界转型的背后,是他们用坚强意志和辛勤汗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
作为冰上运动项目的训练场馆,制冰无疑是训练场馆保障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对于从炼钢工人转型的首钢冬训中心职工来说,之前甚至连冰上运动的场馆都从未踏入过,更别提制冰了。“制作第一块冰面时没有经验,天儿热,房顶温度高,冰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到房顶上又向下滴落,冰面根本冻不上,我们干着急。”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晓民回忆他们最初制冰的时候不禁感叹。“那时候,制作一块符合奥运标准、可供国家队训练的冰面可谓是天方夜谭。”那段时间,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像懵懂的孩子一样,随时随地带着一个笔记本,生怕错过每一个学习瞬间。
制冰需要严控误差,甚至洒水的方式、用量、速度都有严格要求,为了制出合格的冰面,他们在冰场一待就是一天。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锲而不舍的精神,经过反复练习,2018年6月11日,他们终于成功制作出第一块冰。那天晚上,郭晓民特别激动,特意买了一个大蛋糕和大家一起庆祝,“虽然第一次制冰是在很多外国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但是,炼钢的首钢也能制冰了,这是标志性的时刻。”
如今,他们团队中有多人已是国内顶级制冰师。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首钢冬训中心制冰团队中有4人被选调到首都体育馆负责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两个比赛项目的冰面保障工作,刘永亮就是其中之一。转型前,刘永亮是一名运输铁水的调车员,来到冬训中心后主要负责训练场馆的冰面维护。运动员冰鞋上的冰刀会使冰面出现划痕,甚至形成坑洼,为保障运动员高质量的训练,刘永亮需要在运动员休息间隙快速修复好冰面。“制冰,是个细致活儿。首先浇冰车要刮一遍冰面,刮的同时洒50℃—60℃的热水,融掉冰碴,最后再冻上。”每天,刘永亮要进行5—6次的修冰,每一次他都将其视作奥运赛场的冰面来修护。“我们就是希望能用更精湛的技术,用心用力制作出更好的冰,让运动员滑得更快更好,多出成绩,为国争光。”
随着首钢转型发展,曾经的轧钢工、维检工、焊工成为了如今首钢制冰大工匠,他就是刘博强。为了早日学会制冰过程中关键且技术难度高的打点环节,刘博强白天在场边仔细观察学习国际一流制冰师的打点动作,晚上自己加班苦练。就这样,一边自学英语,努力和国际一流的制冰师学习交流;一边身背40多斤的“打点”壶,熬夜在公司附近的马路上反复练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刘博强的制冰技术连国际顶级制冰师都连连称赞。
从“一炉火”到“四块冰”,首钢冬训中心转型职工始终秉承首钢精神,以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人之心,不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唱响了首钢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从“心”开始一起向未来
2022年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即将结束的时刻,首钢服务保障冬奥的职工代表在滑雪大跳台前挥手告别的画面定格在短片《再见!一起向未来!》中……
回顾1400多个日日夜夜,首钢冬训中心职工在用心服务保障国家队训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场馆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各类赛事及活动,用真情和真心擦亮了“首钢服务”金名片。先后为中芬冬季运动年开幕式、冬奥组委吉祥物发布、冬奥组委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仪式等重大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圆满承办了khl大陆冰球联赛昆仑鸿星常规赛主场比赛等40多项、100多场(次)赛事活动,其中包括2019年国际雪联越野滑雪积分大奖赛、2019年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界锦标赛(甲级b组)、2018—2019世界壶联冰壶世界杯总决赛、2019“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4项国家a类赛事。
同时,首钢冬训中心还深入结合园区场地特点,打造自主赛事、活动ip,推动商业赞助,举办自主赛事活动。2020年,结合极限公园开业,先后自主举办了“6.21”世界滑板日线上滑板挑战赛、“8.8”消费节首钢极限公园体验日、首钢极限公园国庆街show嘉年华、首钢园冰雪汇等活动。2021年,举办了“五一”体育 年华活动、首钢园极限周等自主赛事ip活动。2021年,极限公园获时尚潮流品牌kappa冠名赞助,成为首钢集团内第一个发挥无形资产价值,达成冠名赞助、商业合作的场馆项目。
作为园区“体育 新兴产业”的管理公司,首园运动公司围绕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不断学习摸索市场规律、行业规律,始终坚持务实开放、合作共赢,在体育产业聚合、运营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站在新高度新起点,首钢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打造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面向国际化的活力空间和发展热土,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四块冰”将采用“赛事 活动”的综合利用模式,实现“冰蓝转换”,不仅举办冰上赛事,也可承接篮球、拳击、格斗、台球及室内极限运动,还能举办企业年会、新品发布会等活动。作为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遗产之一,首钢滑雪大跳台也已向公众开放,未来除了将继续保留比赛和训练的功能,还将举办新车发布会、音乐节、啤酒节、灯光秀等商业活动和体育文化活动。未来,首钢园将继续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园区转型发展与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冬奥遗产效应紧密结合,发展后冬奥经济。
“后冬奥时期,首钢园将功能更丰富、业态更丰满、客户需求更多元化。我们将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全力谋划好冬奥场馆利用工作,为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事业作出新的贡献。”郭晓民说,“首钢冬训中心也将从‘心’开始,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