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宣讲-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镀锡产线“排头兵”——记首钢劳动模范、技术研究院首席工程师方圆

发布时间:2022-08-26 08:44:47

扎根首钢科研一线十三年,从派驻站到技术中心,从热系技术研究到冷系产品开发,从青涩的钢铁新人成长为响当当的镀锡专家,他用智慧和执着击败了一批批“敌人”,攻下了一个个“山头”,他就是首钢技术研究院京唐技术中心方圆。继获评2018年度首钢模范共产党员后,在今年的集团表彰会上,方圆又荣获2021年度首钢劳动模范称号。

协同创新填补空白

入职初期,方圆主要从事热轧专用板产品开发及普材产品工艺优化工作。在几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快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科研骨干。2013年底,京唐公司1420镀锡板专用冷轧产线投产,根据科研需要,方圆将自身研究工作由热轧产品转向了冷轧镀锡板产品。

提到镀锡板,不能不说di材,这种材料主要用于加工两片食品、饮料罐等,由于制罐采用超深冲成型技术,罐壁减薄超过50%,最薄可达0.07毫米,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冷系产品之一。开发di材绝非易事,力学性能、各向异性能否满足,夹杂物、横向厚差怎么控制,质量稳定性如何保证……这一连串问题问下来,大伙儿都有些焦头烂额。关键时刻,方圆站了出来,“不干永远也找不到答案,这么多问题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肯定能干出个样子来。”

说干就干,方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集众智、聚众力,把团队协作的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方圆结合京唐产线实际,提出了技术思路,有效实现了强度和制耳的协同控制;面对夹杂物问题,他联合炼钢、检测专业,通过优化炼钢工艺改善钢质纯净度,通过检测分析对改进效果进行量化评价,逐步掌握了夹杂物控制方法;面对横向厚差问题,他联合轧钢专业,对接热轧与酸轧工序,开发了热轧小凸度控制技术及酸轧新辊形;面对质量稳定性问题,他联合产线技术人员,努力争取到基地支持,每个月拿出一部分常规订单开展质量稳定性验证,拉练订单量从50吨、100吨逐步提高到了500吨。

2020年12月,di材首次认证即获成功,世界最大金属包装公司ball的技术人员对此感叹不已,对方称,完全没有想到首钢di材能一次通过所有检测项目。截至今年3月,首钢di材月供货量已提升到1000吨,首钢也成为了di材供应商“俱乐部”中的一员。

求真引领突破瓶颈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二次冷轧镀锡板(简称dr材)因其高强减薄的产品特性成为应用研究热点。所谓二次冷轧就是在常规镀锡板上再进行一次冷轧处理,从而获得更高的硬度、强度,以及更薄的厚度。但二次冷轧也是一把双刃剑,高强减薄的同时,其可塑性也往往变差,不足4%的延伸率导致其在制罐过程中极易出现开裂。国外先进企业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率先开发了高延伸dr材,使dr材在欧、美、日等地的应用占比高达30%以上。而国内受制于技术瓶颈,迟迟没有实现突破,dr材市场占比不到10%。

用户端需求强烈,生产端却不具备生产能力,方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延伸率难题到底该如何突破?方圆发现国内外企业采取的处理方式虽各不相同,但都与京唐的现有产线和装备无法匹配。既然无法从外部获得启发,方圆决定自己寻找出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他提出了低碳氮强化技术路线。经过与京唐镀锡板事业部、制造部技术室等相关部门的持续攻关,方圆带领团队成功找到了适合京唐产线的高延伸dr材生产方法,产品顺利通过用户认证,并在常规dr材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团队成员吴志国后来感慨说,“我师傅身上有股韧劲儿,只要他认准了,再难也会带头干下去。”在新技术的加持下,2020年和2021年,首钢dr材产销量连续两年稳居国内第一,为国内金属包装减薄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

深度融合实现首发

北京冬奥会前夕,主题为冰墩墩的首钢“蝉翼钢”冬奥明信片惊艳亮相,0.12毫米产品配套现代印刷术,在国际邮政史上首次制作冬奥钢制明信片,实现了钢铁工业与冬奥文化的跨界融合,谱写了动人的冰与火之歌。

“冬奥钢制明信片其实是5g基站电气元件用钢的衍生品。”谈起“蝉翼钢”,方圆的脸上写满骄傲。基站小型化是5g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其电气元件也要满足小型化要求。“厚度0.12毫米以下且具有高强度、大宽厚比的超薄带钢”用户需求,让国内大多企业望而却步。面对极高的生产难度,首钢人没有退缩,经过分析,最接近生产此类产品的只有镀锡板产线。知重负重,迎难而上。从成分设计、轧制规程到退火制度,从首次试制到用户反馈,方圆带领团队,与酸轧、罩退首席作业长桑圣峰、闻杨反复打磨技术方案,最终通过超洁净钢冶炼和极薄规格大宽厚比轧制技术,实现了5g基站电气元件用钢国内首发,宽厚比达10000以上,产品最薄0.07毫米,为世界同类型机组最高水平。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一张张获奖证书记录下方圆在科研路上每个扎实的脚步。扎根产线13年,方圆共获得冶金科技三等奖1项、首钢科技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专利授权9项,修订国家标准2项,发表论文9篇。“我很幸运,从镀锡板产线投产开始就在这里工作,不是谁都有机会经历从投产、达产到稳产的全过程,虽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每一次我们都能顶住压力,完成任务。相信自己,相信首钢人,只要我们一起努力,首钢镀锡板一定会越来越好!”方圆信心满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