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润芳华——记首钢水钢钢轧事业部冯庆涛
发布时间:2022-12-26 10:21:02
从初识钢铁的“门外汉”到火眼金睛的“看碳能手”,他在熊熊的炉火中淬炼成钢;从满腹理论的书生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他在炙热的炉台上收获芳华。一路播种梦想、一路浇灌勤奋,他就是首钢水钢钢轧事业部炼钢作业区设备主管员冯庆涛。
奔走炉台,业精于勤。2006年6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冯庆涛被分配到水钢原炼钢厂炉前实习,上班第一天,他望着高大的转炉、沸腾的钢水、飞舞的钢花,既兴奋又焦虑。一开始,由于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他在炉前取样过程中所取样的大部分都是钢渣而不是钢水,严重影响了检测钢水的温度和成分,师傅气愤地把取样勺摔在地上。这一“摔”,犹如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冯庆涛的脸上,使他觉得此时此刻自己的脸比钢水炙烤还要火辣。“既来之则安之,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要干出自己的精彩……”带着这样不服输的信念,冯庆涛没有放弃,理论知识不够,他就抽空查阅相关书籍;遇到不懂的技术难题,他就查资料,请教有经验的师傅,《转炉炼钢工》《炼钢原理》《炼钢500问》等书籍成为他的最爱,笔记本更是记了足足10余本。为了提高转炉生产节奏,他一炉一炉地盯,一班下来,眼睛又疼又肿,他的脸颊、颈部被烤得脱了皮,人也变得又黑又瘦。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时间内,他不仅掌握了转炉的生产操作工艺和冶炼要领,更在生产过程中练就了通过火花看碳的火眼金睛,看火焰误差0.02%,看碳花误差0.02%,并在央视《五一乐三天》节目中展示了技能达人判碳“火眼金睛”的绝活。
攻坚克难,淬炼意志。钢水的冶炼受原料、设备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实现转炉高效稳定低耗运行,每次都是挑战。“影响因素多并不代表没有规律可循。”在冯庆涛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每次转炉运行趋势分析,在仔细研究、反复琢磨后,他在数据中寻找到规律,并与车间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出以控制转炉喷溅、降低造渣材料为主的一系列炼钢操作方案,总结出“精料、精心、精细、精确、精准”工作法,以及《提高合金成分中下限命中率》等一系列“金点子”,通过推进炼钢标准化作业,使合金成分中下限命中率提高了17%,有效降低了合金成本和石灰消耗。在品种钢开发冶炼过程中,为了确保新产品质量,冯庆涛带领组员学理论、学技术、学操作要点,有效提高了岗位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水平,实现了多种钢种的成功冶炼,并成功开发新产品。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swrh82b的成功冶炼,更是填补了西南钢厂的空白。
拼搏不息,创优增效。2020年4月,炼钢作业区任命冯庆涛为乙大班工长。当时的乙大班指标较靠后,班员们的士气也很低落。那时,冯庆涛就暗下决心,不能辜负作业区的信任,要把乙大班带出来,找回曾经的荣誉和尊严。有志者事竟成。在冯庆涛的带领下,半年多时间乙大班奋起直追,各类经济指标名列前茅。其中,钢水一次成分命中率曾经连续半年排名第一,最高时完成98.95%,远超其他班组,而且班组成员多人多次评为钢轧事业部的“岗位之星”,乙大班被评为钢轧事业部“环保先进班组”。
今年3月份,业务能力突出的冯庆涛被任命为炼钢作业区设备主管员,原来是管理一个班组,现在要负责一个作业区设备的点检、消缺和维护,对于冯庆涛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天早晨7时,冯庆涛都会准时赶到现场,看看炉况、了解生产,再到8.5米、17.4米、40米平台“转一转”。在他掌握了设备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后,果断将作业区原来每个月一次的联合专业点检改为一周一次,一个月下来,近百项设备隐患得到及时消缺,设备运转更加稳顺。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冯庆涛腼腆地说,感恩企业给了自己奋斗的舞台,“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贵州省青年技术能手”是荣誉更是动力,他将立志把自己冶炼成为一块好钢,为转炉的稳定顺行、指标进步保驾护航、贡献力量。